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演出票务:卖票小生意串起产业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3:42    次浏览

微信和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票行”外的人跨界进入,用外围人对“票”的理解,“干预”票务销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票务市场。演出票,从单纯的生意,衍生为一种可共享、可增值的资源。一张演出票背后关联的是制作、剧场、票务三大家,在互联网的开拓下产业联动更增加多重可能。 变化早已开始每次演出开始前的30分钟,都是潘红梅最忙的时候。“豆瓣的、淘宝的,当然还有‘票房大拿’的订票都会在这个时候取票。”李伯男工作室负责票务工作的她去年底自己做起了名为“票房大拿”的订阅号,以8.5-9折的优惠推出各种演出票,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种变化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之前是范围和影响力比较小,比如几年前‘梅老大’已经开始做话剧团购,粉丝群相对固定,很多时候都不需要挂在网页上,只在他们的群里优惠的演出票已经很抢手。”做票务销售,没客户就赚不来销售额,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就成功了一半。“现在微信是趋势,豆瓣、淘宝和微信可以同步更新,因此成为很实用的销售途径。”潘红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微信出现前,工作室售票都靠自家建立起来的会员库,“让人苦恼的是,一来并非所有会员都对某一部戏感兴趣,二来大单的会员消费时段比较固定,多半是年底包场作为答谢会来用,能一次走二三十张,平日散票并不多”。据了解,成熟的制作人工作室多半会有自己的票务统筹,但工作室每年的自制剧目毕竟有限,同时风格也比较固定,只卖自己工作室的戏票能接触到的观众范围太过狭窄,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成为圈里比较通行的做事方法。工作室也会想各种办法,如拓展可能的买票进剧场的观众,“比如我们会和豆瓣合作,豆瓣可以说是高校学生票的聚集地,我们会挑选豆瓣比较活跃的账户一起推广剧目”。与潘红梅的情况相似,很多工作室卖票并不为多大的销售额,也不可能取代大麦、永乐等传统票务平台,“只是消化剧组自身积压的票,能多卖出去一张是一张,小剧场话剧其实成本压力非常大。同时打个比较低的折扣,也好应对专门跟剧组找票的‘圈里人’,总比白送强”。在卖票的同时,做做导演访谈,推送一下排练花絮,也能吸引更多的注意。 新玩法促消费提升“现在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大家越来越想要突破原来固有的生活方式,去寻求一种新的刺激,这些指向了我们现在非常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刚需,尤其是戏剧占据了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北京百艺千寻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总监赵一萌说:“北京是全国文化演出、小剧场演出最为集中的城市。在这种大环境下,更多年轻人愿意标榜自己为‘文青’,爱去追剧。大家越来越关注戏剧,所以我们有更多的需求。” 多样需求倒逼多样的信息了解途径。“原本渠道单一,消费者了解戏剧的相关信息和购票途径少之又少,大家在追剧的过程中非常辛苦,除了豆瓣、大麦等垂直类的网站之外少有专业的渠道和媒体让追剧的人深入了解戏剧的信息并能便利直接购票。这直接影响到了线下消费。”赵一萌说。2014年8月赵一萌所在的百艺千寻推出了一个应用产品“玩儿趣”。目前其App已经上线,“这是个线下娱乐活动推广和售票的O2O平台。内容覆盖范围有音乐、戏剧、主题体验、派对”。赵一萌说:“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互联网让闲暇时间的利用更为便利,分配也更碎片化,这些碎片化带来的是移动社交让我们周围消费的决策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玩儿趣”的App已经是《开心麻花》的首席移动推广平台。亚洲联创、手拉手都成为其合作伙伴。“希望能够用我们自己玩儿趣的态度和我们自己的温度,让更多线下的年轻人接触到更多好的文化活动,也希望好的剧团把藏在巷子深处的‘酒’推广出来。” 做大票务蛋糕似乎人人都能卖票了,真能抢票务公司的生意吗?“如今票务公司能做的事很多,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只卖个票、做个代理销售。给演出商做营销推广已是司空见惯,目前票务公司的服务更为彻底,项目报批、现场引导甚至还有检票验票。票务公司把演出商该干的活儿基本都给干了。”这是永乐票务公司负责人杨波所感受到的近五六年最为突出的变化。当然,初衷是票务公司希望多方面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但一路走来却呈现出让人心惊的端倪,“票务公司、演出场所和经纪公司,有可能慢慢取代演出公司”。场所、演员和观众,三大元素被牢牢握在三方手里,整合只是时间问题。在杨波看来,票务公司在整合过程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取决于票务市场从小作坊到产业化的发展速度。演出票务营销也就十年光景,现在已形成小产业规模。票务公司对演出市场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从传统只卖票,逐步主动和客户沟通、销售,并不断拓展和深入业务触角。有了互联网之后又主动做电商平台,并不断升级营销水准,使其销售的产品在线上、线下进行推广。从三者整体的行业水平看,票务并非弱势。杨波分析,首先票务公司有全国渠道,以永乐票务来分析,全国有20多家分公司,网络覆盖面大;其次,票务公司有客户,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产品,来建议经纪公司做什么样的演出,并选择最适宜的演出场所。“但是,一个票务公司的定位还是应该先卖好票,帮助经纪公司和消费者,产生横向简捷的买卖关系,更好地让消费者走进剧场体验演出消费。”票务公司的发展需要突破单一盈利模式,但其方向应该是“一专多能”,而不是平均发展。“票是立足点,沟通上下游。票务公司的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场馆和经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盈利模式,可实现高效互动。”杨波说。